德恒探索

美国法研究(一):The Mechanic's Lien(技工留置权)

2022-11-08


微信图片_20221108210011_副本.png


本文系笔者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牵头举办的建设工程比较法论坛中The Mechanic's Lien(技工留置权)的发言整理稿,供读者或研究者参考。


摘要:


自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来,地产所有者一直在尝试雇佣他人助益改善他们的不动产。随着此种交易实践的展开,这些从事改善地产的工作者们需要用足够的资金来开启建设项目,技工留置权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逐步生成。长期以来,这种权利为建筑工人或者材料供应商,甚至是建筑设计者等人士提供了确保其能收回支出的强大保障。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有关技工留置权的立法在美国经历了诸多完善阶段,但其主要还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技工留置权,在衍生型技工留置权中,立法者将付款风险转嫁给分包商或材料供应商,在“美国梦”的政治口号下倾向于保护发包人的利益;在直接型技工留置权中,立法者又准许建筑工人、分包商或材料供应商可直接向发包人主张相关不动产工程的优先受偿权。但经过上个世纪立法模式的相互深度吸收,美国法学界基本共识便是推动建立一个融合的立法模式,相关社会事实也表明,只有在建立混合模式之后参与私人建筑项目的所有各方才会得到趋于一致的保护,助力更为繁荣多样的产业门类,激发投资创新的活力。


一、美国The Mechanic's Lien的含义及历史由来


简单来说,技工留置权是对不动产的一种特殊法定留置权,为了使某些特定人员能够确保和实现支付他们在工作、服务和材料方面的债务,特别是针对为相关土地的增加利益而支付的费用。[1]关于美国法中The Mechanic's Lien的历史由来,有不少美国法史学家主张来源于早期罗马法,经由英国人传入美国。[2]美国关于技工留置权的立法可追溯至其《权利法案》颁布的那一年,即1791年。[3]第一部技工留置权法的制定应归功于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他在马里兰州议会上辩称此种法律是发展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新铸造的首都所必需的,华盛顿特区如果没有此类留置权法律,所有者可以享受其他人辛辛苦苦建筑的房屋但可以轻松地拒绝付款,这给众多利益关联方留下了稀少的求助手段,让勇于开拓的人收获了不公,在未设置类似留置权的前一段历史时期,事实证明其已经阻碍了华盛顿特区地区的住房建设,导致住房短缺,社会出现危机。[4]从此之后,华盛顿特区设立了技工优先权并取得了成功,从而被许多其他州所效仿。


二、设置The Mechanic's Lien的法律政策与目标


技工留置权不是司法留置权的一种形式,而是法定留置权的形式,所以要求严格遵守完善、执行担保物权的程式。[6]技工留置权的法定性质使其成为收集逾期账款的有效工具,因为完善留置权只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定指南即可在财产上的形成产权负担。这一司法自由程序意味着除非在某一方面存在争议,否则法院系统不必介入留置权的完善程序,包括许多时间、通知和备案要求——所有这些都必须满足,才能拥有有力的留置权。由于技工留置权属于州法的订立范畴,所以各个州关于技工留置权的规定均不完全相同要求,需要当事人与律师具体查看相应州的立法。


技工留置权服务于许多目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为制造业者提供安全保障来鼓励发展。[7]一些州的立法者甚至指出,“规定技工留置权的条款是要求不动产权益,用于支付改善或福利被自己行为所引诱或鼓励的投资”[8]。总之,有两个原理证立了技工留置权,技工留置权规定承包商等人士有一种“更可靠、更快、甚至更排他性的回收方法”[9]。另外一个便是,确保工人和供应商得到他们所提供的工作或货物的补偿,这毫无疑问是一种社会保障的特殊措施,有着促进社会稳定的含义。[10]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理由支撑着技工留置权,如(1)生产率提高;(2)建筑价值增加;(3)减少经济浪费;(4)也有助于提高效率。[11]


三、完善The Mechanic's Lien物权效力及执行的程序


尽管技工留置权法规因州而异,但仍然存在通用要求和指南。其中一个任何留置权案件的首要问题是确保提出留置权的一方具有诉的利益或称具有利害关系。在大多数州,必须满足三个一般要求才能确保当事人可以获得留置权。首先,权利人必须在项目业主的三层法律关系之内,不能相隔太远;其次,如果提供有形资产产品,它必须固定或成为永久建筑的一部分;第三,非二级供应商(意思是必须为直接供应货物的供应商,而非赚取差价的转售者)。[12]根据所有人可获得的司法抗辩,索赔人仅在其应获得的劳务或材料价款范围内享有留置权。


完善留置权物权效力的过程通常是向业主发出通知,说明留置权正在申请或该方正在执行项目工作,从而业主收到一方要求付款的通知。一旦业主得到通知,下一步通常是权利人向法院提交留置权确权及执行申请。[13]


通过笔者对美国特定几个州的立法考察,权利人向法院主张技工留置权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步(以密苏里州立法为例):


第一,填写STATEMENT OF CLAIM(权利申请书),用以记载和明确权利人的诉求,文书格式如下:

微信图片_20221108210015.png

第二,填写LISPENDENS(诉讼启动申请),用以明确拟享有的地产范围及债务范围,该文书最终提交给地产登记署,文书格式如下:


To the Registrar of the................ Missouri Land Registration District.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proceedings have been taken in Court to enforce a certain Mechanics' Lien filed by............ against (describe lands here) which lien was filed on the....................... day of....................... .19.......... , as No.................


Clerk of the Court.


第三,ESTABLISHMENT OF THE LIENS(证立技工优先权),也即向法院提交原始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材料,用以证明技工优先权合法有效存在,文书格式如下:


     Affidavit Proving Claim


(Style of Cause)


I,............................. , of the City of...................................., in the State of Missouri,................................... make oath and say:


1. That I am the Plaintiff here in and have a personal knowledge


of the matters here in after deposed to.


......


第四,DETERMINATION OF PRIORITIES(法院决定优先权顺位),也即法院根据诉讼期间内的其他诉讼,决定技工留置权与其他权利的顺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我国建设工程优先权的强大法律效力,密苏里州等几个州的立法均是在mortgage(抵押权)与技工留置权之间用date of the registration(登记时间)来确定优先顺位。[14]由此可见,优先权的顺位设置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及政策性。


第五,ORDERFOR JUDGMENT(法院做出裁决),具体措施有(a)Execution(价款执行,类似于断赎程序),(b) Receiver(获得不动产收益),(c) Sale by Auction(拍卖),(d) Sale by Tender(抵债折价)。


四、美国法中两种典型The Mechanic's Lien立法模式成因及含义


纵观美国各州立法,在美国法中,根据其利益保护的倾向不同,有着两种立法模式:The Derivative System(衍生型)与The Direct System(直接型),其主要的区分点在于特定不动产的发包人是否具有Defense of Payment(付款抗辩权)。


具体而言,发包人享有的Defense of Payment(付款抗辩权),旨在防止业主为同样的工作而重复支出。[15]因此,分包商由于过去完成的工作未付款,适当主张留置权,


不得向已向总承包商付款的业主追偿,一些法院会审查已经发包人支出的资金数额,然后,法院将增加完成一般或分包商违约后的项目,然后减去业主从违约承包商处获得的保留金。因此,就总承包商无法支付的款项将由他的分包商或建筑工人等人士承担,此种无法清偿的法律风险与发包人无直接关系。[16]值得比较的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规定,第四十三条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第三人,在查明发包人欠付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建设工程价款的数额后,判决发包人在欠付建设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发包人在实际施工人突破合同相对性时仅在欠付承包人工程款的范围承担责任,这种履行抗辩与Defense of Payment(付款抗辩权)在原理上存在一致性。


由此,根据州内立法是否设置发包人的Defense of Payment(付款抗辩权),美国学者基本上将各州的立法模式予以区分为两种。就The Derivative System(衍生型制度)而言,美国大多数州遵循此立法模式,由于此立法模式在纽约州发扬光大,所以通常又称为“纽约制度”。[17]在这一制度下,可作如下理解:因为分包商是衍生索赔人,与总承包商不同没有宪法、普通法或合同留置权财产,分包商的留置权完全取决于合规性授权留置权的法规。[18]当此类索赔是从属索赔时并且涉及衍生索赔人,分包商的留置权必须从业主应付给总承包商的资金中得到满足。显而易见,这会增加分包商的法律风险。


而在The Direct System(直接型制度)中,分包商的留置权不取决于总承包商的权利,但仅基于分包商的满足留置权法法定要求的能力。[19]典型判例解释道:“原告的留置权仅由法律赋予,而不是以任何方式依赖于承包商获得其支付或不支付而使得最终结果不同”[20],总之,在直接型制度中,分包商对于发包人的地产拥有直接权利,而不是衍生权利或取决于总承包商完善其留置权的权利。[21]


五、美国The Mechanic's Lien的混合立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为了平衡围绕建设工程产生的诸多法律关系,促进房屋建设,保障住宅市场稳定,激发投资热情,美国多数州在完善其技工留置权的时候适当地综合了The Derivative  System(衍生型)与The Direct System(直接型)的各自优点,尽力实现发包人、承包人、分包人、建筑工人、设计人员等人士的利益平衡。现今美国的技工留置权立法,大多借助bonding(担保)的方式来辅助技工留置权达成设置其的政策目标。具体来说,承包人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多数技工留置权行使的案件起因基本上是与承包人丧失清偿能力有直接关联,由此,如果在州内立法要求承包人提供法定的违约担保措施,那么就可以适当地化解分包人、建筑工人、设计人员等人士的清偿风险,促进良性投资与理性建设。[22]


由上可见,对比我国建设工程优先权的制度构建,有以下几点启示可供反思: 


第一,我国有关建设工程优先权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条文数量偏少,对比美国法中专门对技工留置权进行立法的做法,我国立法的步伐还需要加快;


第二,在建构我国有关建设工程优先权时还应注意实体法规则与程序法规则的区分与协调,重视程序消解法律纠纷的作用;


第三,在具体规则完善方面,在注意协调发包人、承包人、分包人、建筑工人、设计人员等人士的利益诉求,在我国社会保障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基于社会稳定的现实考量,倾向于保护建筑工人的利益具有合理性,但其对体系的突破性还需要适时调整,例如建设工程优先权是否一概地能对抗抵押权(建工司法解释第36条),建设工程优先权是否能够依私权自由处分(建工司法解释第42条)等,这些实务问题均需要体察我国现实国情,也需要注重整体法律体系的顺畅运转,也更需要参考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做法。


参考文献

[1] See W. Stanley Ross, Nature of a Mechanic's Lien, 3 Alta. L.Q. 33 (1938).

[2] See Edward H. Cushman, The Proposed Uniform Mechanics' Lien Law, 80 U. Pa. L. Rev. 1083,1083 (1932).

[3] See CHARLES EMMETT DAVIDSON, THE MECHANIC'S LIEN LAW OF ILLINOIS: ALAWYER'S BRIEF ON THE TOPIC 6 (1922).

[4] See Scott Wolfe Jr., A Short History of the Mechanic Lien, THE LIEN & CREDIT J. (Nov. 15,2010).

[5] see Christopher H. Little, The Rhode Island Mechanics' Lien Law: A Plea (and Proposal) for Clarity and Fairness, 3 ROGER WILLIAMS U. L. REV. 207, 212 (1998).

[6] See MASS. GEN. LAWS ch. 254, § 4 (2012).

[7] See Mo. ANN. STAT. § 429.012 (West, Westlaw though the end of the 2013 First Regular Session of the 97th General Assembly).

[8] William H. Lindsley, Mechanic Liens, in 26 ILLINOIS LAW & PRACTICE § 2 (2014), available at WestlawNext.

[9] Mechanic's Liens and Surety Bonds in the Building Trades, 68 YALE L.J. 138, 141(1958).

[10] See Chamberlain v. City of Lewiston, 129 P. 1069, 1071(Idaho 1912).

[11] See Combustion Eng'g, Inc. v. Miller Hydro Grp., 577 A.2d 1186, 1188 (Me. 1990).

[12] See Mechanic's Liens and Surety Bonds in the Building Trades, 68 YALE L.J. 138, 141(1958).

[13] See Ethan Glass, Old Statutes Never Die... Nor Do They Fade Away: A Proposal for Modernizing Mechanic's Lien Law by Federal Action, 27 OHIO N.U. L. REV. 67, 77, 81 (2000).

[14] See W. Stanley Ross, Nature of a Mechanic's Lien, 3 Alta. L.Q. 33 (1938).

[15] See Maverick Materials, Inc. v. Kauffman, 488 S.E.2d 690, 691-92 (Ga. Ct. App. 1997).

[16] See Wholesale Specialties, Inc. v. Vill. Homes, Ltd., 820 P.2d 1170, 1172 (Colo. App.1991); Maverick, 488 S.E.2d at 692; Superior, 965 N.E.2d at 897.

[17] See R. Russell O'Rourke, Ohio Mechanics' and Materialmen's Liens, in OH. MECH. &MATERIAL. LIENS § 9-1 (3d ed. 2001)

[18] See Morrell Masonry, 363 S.W.3d at 905 (quoting First Nat'l Bank in Graham v. Sledge, 653S.W.2d 283, 285 (Tex. 1983)).

[19] See Steel Suppliers, Inc. v. Ehret, Inc., 486 A.2d 32, 36 (Del. Super. Ct. 1984) (holding that the general contractor's waiver of any lien right did not extend to the subcontractor because subcontractor's lien rights were independent of general contractor's).

[20] See Seaman, 436 A.2d at 274.

[21] See Barlow Bros. Co. v. Gaffney, 55 A. 582, 584 (Conn. 1903).

[22] See R.I. GEN. LAWS § 34-28-4 (West, Westlaw through amendments through chapter 534 of the 2013 Reg. Sess.) (providing for direct lien rights within 200 days of supplying labor or materials). Cf. 40 U.S.C. § 3131 (2006) (requiring payment and performance bonds on any project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excess of $100,000);Jason T. Strickland, An Essential Brick and Its Chip: A Refresher on Payment Bond Claims Under the Miller Act and the "Little Miller Act", WARDANDSMITH (May 24, 2011).


本文作者:

image.png


指导合伙人:

image.png


声明:

本文由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德恒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相关律师

  • 何伟

    合伙人

    电话:+86 20 6184 8828

    邮箱:hewei@dehenglaw.com

相关搜索

手机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