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追梦,法治筑基——德恒孙宁杰律师援疆谱写青春华章
2024-12-0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青年律师政治引领方式,司法部会同全国律协启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用三年时间从东中部地区选拔优秀青年律师到西部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锻炼,首批选派近300名青年律师。德恒北京办公室的孙宁杰律师作为首批“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的一员,在和田地区和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疆活动。

▲合影留念(第一排右边第四位是孙宁杰律师)
沙漠豪情,扎根边疆

大漠孤烟,是孙宁杰律师初到和田县的第一印象。和田县北向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倚昆仑山麓,气候干旱少雨,一年之中有半年风沙扬尘天气,严重时能见度不足50米,故有“在和田一年要吃一块砖”之说。
尽管环境艰苦,孙律师并没有退缩。她迅速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条件和工作节奏,并抓住一切机会深入基层,了解边疆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和切实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刚到法律援助中心时,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孙律师利用周末时间前往乡镇调研,与基层司法所的同志、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实际走访,孙律师了解到,由于经济、文化、历史因素等多重原因,和田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严重匮乏,特别是和田县,目前缺乏社会律师,直接导致当地乡镇及群众在农村三资合同规范、土地流转、劳动纠纷、婚姻家事纠纷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常年得不到及时解决。她下定决心,要尽力改变这一局面。
法治入心,心系家国

▲图为孙宁杰律师在政务服务大厅接受群众咨询
作为律师援疆,传播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固然重要,更要紧的是培育树立群众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在和田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的每一天,孙律师活跃在每一个需要法律帮助的角落。不论是政务服务大厅的法律咨询台,还是田间地头的调解现场,总有她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解答法律问题的身影。在调解一桩土地纠纷时,因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且矛盾已久,孙律师耐心倾听,结合法律和事实细致分析,最终提出合情合法合理的解决方案,双方握手言和。“遇到事情还是要找法律!”当事人对法律、对律师的信任与支持正是对她服务群众的最大认可。
除了解答群众日常咨询,孙律师还协助当地处理了多起行政复议案件、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农村三资合同审查清理等工作,解答当地政府部门法律咨询等。特别是资产扶贫当中出现的“户贷企用”、农村三资合同签订不规范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单是法律问题,更是影响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孙律师通过在法律方面出点子、找路子,也为服务基层政府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德恒精神,服务人民
在援疆过程中,孙宁杰律师积极践行德恒人的家国情怀,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行动,把公益服务视为责任使然。她主动组织参与和田县的普法宣传活动,为乡镇基层的干部群众送去法律知识。在乡镇普法课堂上,孙律师结合司法实践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法规,帮助大家认识到依法依规办事的重要性,注意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她深入浅出,将法律理论知识与基层同志身边的实例相结合,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法律。
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孙律师本着“如我在诉”“情同我心”的理念,把群众的事情真正当作自己的事情,通过反复电话沟通、现场走访,查实案件细节,固定案件证据,最终帮助多名工人拿回了辛苦所得的薪水。这不仅是法律的公正与效率的具体实现,也让她真切地感受到维护正义的成就感。正是这份温暖,让她更加坚定在援疆之路上前行的信念。
从普法宣传到法律援助,从乡镇基层到农民工人,孙律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法律人的初心,生动诠释了德恒人“服务中心大局不张扬、服务基层百姓接地气”的“顶天立地”的情怀。孙律师目前援疆三月有余,累计志愿服务已逾百余次。她的努力让群众更加理解法律的价值,也让法治信仰扎根在西部边疆。
法治之光耀边疆,奉献之花绽辉煌。孙宁杰律师的援疆之行,是青年律师对家国情怀的积极践行,是德恒律师对祖国的深情报答,是法律人对法治理想的坚定追求。她用脚步丈量千里边疆,以法治信念温暖民心,用专业能力守护公平。这份经历不仅是对她个人的历练,更是对律师行业的崇高诠释——律师不只是职业的选择,更是一种为民请命、护佑民生的光荣使命。
每一位援疆律师的努力,如春风化雨,在边疆大地播撒下法治的种子,为西部地区法治建设注入蓬勃生机。愿更多像她这样的法律人继续响应党的号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梦想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