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恒新闻

聚焦一带一路服务连接新发展:“一带一路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论坛·多伦多”在加拿大成功举办

2025-11-17


2025年11月5日,“一带一路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论坛·多伦多”于国际律师协会(IBA)2025年会期间在加拿大多伦多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一带一路服务机制(BNRSC)、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加拿大、意大利、巴西、新加坡、越南、德国、乌拉圭、波兰、卢森堡等多个国家的众多法律专业人士出席了本次活动。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国际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全球经济与贸易新趋势等热点议题,探索法律、投资与商业实践中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作开场致辞,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德恒国际贸易专业委员会副负责人丁亮主持本次论坛。


640.png


王丽:以十年坚守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调解合作新格局


新建图片3.jpg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正值“一带一路服务机制”(BNRSC)创办十周年。她回顾道,BNRSC已与全球180多家机构和商业组织建立合作,建设120多个调解室,培养1,200多名调解员及4,000名全球法律查明专家,处理调解案件超过55,000起,成功率达到60%,并推动建立了中日韩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和中非民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过去十年间,BNRSC已连续成功举办10届“一带一路服务能力建设论坛”,发布《罗马宣言》《北京倡议》《绿色金融宣言》等重要文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她强调,未来BNRSC将继续秉持独立性、专业性、创新性及民间性,致力于提供值得信赖的专业服务,深化国际调解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客户提供支持,并对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充满信心。


陆曜松:打造全球法律服务网络,助力跨境合作共赢


640_2.png


德恒上海办公室合伙人陆曜松律师在致辞中介绍了德恒律师事务所的三十多年发展历程及全球布局。他指出,德恒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全方位服务律所,现拥有66个国内外办公室,覆盖中国主要城市及纽约、巴黎、迪拜、硅谷、首尔、新加坡等国际核心城市,汇聚7,000余名律师及专业人士。


陆律师强调德恒在支持客户跨境业务时,具备扎实的本地语言、文化与法律能力,同时高度重视与全球本地律所的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跨境法律服务。他表示,德恒视合作为长期伙伴关系,不仅助力交易落地,也支持客户的持续合规、治理及战略发展,并致力于不断强化跨境服务能力,推动全球合作网络的深化。


王玲:深化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新平台


640_3.png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玲律师介绍了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举办的“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论坛“Belt and Road”Services Capacity Construction Forum),该论坛自201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持续深化国际商事合作与经贸交流,搭建中国与各国间法律商事务实对接平台。自2018年在罗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论坛”( Forum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Mediation for the Belt and Road)并发布《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原则的宣言》以来,BNRSC相继在悉尼、首尔、新加坡、巴黎等召开“一带一路”服务能力建设论坛,并相继在济南、东京、首尔等城市启动中日韩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及其各国联络处,积极推动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落地与建设。


近年来,BNRSC与多国驻华使馆及国际机构密切合作,联合举办“委内瑞拉投资推介会”“中拉投资促进研讨会”“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尼加拉瓜推介会”等活动,发布《尼加拉瓜对华投资机遇指南》,为中拉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期间,BNRSC先后联合举办“纳米比亚—中国高层经济论坛(Namibia- China High- Level Business Forum )”“科特迪瓦—中国经贸论坛”(Côte  d'Ivoire - China Economic Forum 2024 ),纳米比亚总统南哥洛·姆本巴及科特迪瓦副总统蒂耶莫科·梅利耶·科内等政要出席致辞。尼日利亚、委内瑞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秘鲁、科特迪瓦等国驻华大使亦先后访问BNRSC,进一步彰显了BNRSC在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桥梁作用。


Antonio Martini:中意携手共创绿色产业与高端制造新机遇


640_6.png


意大利CBA律师事务所是BNRSC的发起单位之一,其合伙人Antonio 现场分享强调了意大利作为欧洲与中国之间战略桥梁的重要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意大利成为首个签署相关谅解备忘录的G7国家,积极推动中欧在基础设施、绿色技术与电动出行等关键产业的合作。


近年来,中意双边贸易保持稳健发展,年度总贸易额维持在600亿至750亿欧元之间,其中中国对意出口占据显著份额。意大利制造业及高端设备在对华出口中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中国对意投资也呈现战略性布局,涉及先进制造、高科技产业及关键资产。总体而言,中意在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领域建立了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基础,为双方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丁亮:中美贸易博弈背景下的稀土出口管制与未来展望


640_4.png


丁亮律师则以《贸易战、稀土出口管制及未来》为题发表演讲,系统梳理了特朗普2.0时期贸易战的演进脉络,他援引当日美国最高法院就特朗普关税政策举行的听证会,分析论述美国在贸易战中面临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在稀土出口管制方面,他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演进,全球供应链重塑加速,稀土这一关键战略资源的出口管制问题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他深入解析了中国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框架及稀土产品的具体管制规则。展望未来,丁律师强调,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出口管制工具,并通过抓大放小的策略——即重点管制关键领域、适度放开次要环节——进一步释放其威慑力。


Eckart Brodermann:国际统一私法原则助力“一带一路”法治互信


640_8.png


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国际仲裁及国际商法领域知名专家、欧洲中欧仲裁中心荣誉主席埃卡特·布罗德曼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分享。


在题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法律工具——作为一般法律原则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演讲中,布罗德曼教授深入阐释了该通则在“一带一路”法律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该通则已逐步成为各国法院及仲裁机构在国际合同解释、争议解决、立法参考及国际法解释中的一般法律原则。


布罗德曼教授通过多国案例进行了分析,包括以色列耶路撒冷地方法院、意大利审计法院、西班牙及巴拉圭最高法院等实例,展示了该通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适用。他特别强调,多个国家法院已将该通则作为平衡不同法律见解、维护交易诚信与善意原则的重要依据。教授还引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在2007年、2012年与2021年通过的相关决议,指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该通则作为完善国际商事合同规则、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治互信的重要法律工具。


Andre Frossard de Albuquerque:巴西调解机制助推“一带一路”合作落地


640_9.png


来自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共建单位Siqueira Castro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Andre Frossard de Albuquerque就巴西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调解机制发展进行了专题分享。他指出,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为支持中巴商业合作,“巴西一带一路国际调解中心”(BNRIMCB)应运而生,由中巴两国法律专家联合发起,致力于为跨境商业争议提供高效、低成本、可预测且保密的解决方案,同时确保当事人对争议解决过程保持主导权。


Andre 强调,调解作为全球广泛认可的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具有显著的效率和成功率,可在短时间内达成庭外和解,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巴西当前司法案件积压严重,这使得高效的调解机制在缓解司法压力、提升商业环境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巴西不仅通过了《巴西调解法》(13,140/2015号法案)对调解进行规范,而且加入了《新加坡调解公约》,确保调解协议在国际间具备可执行性。这些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巴西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的战略地位,也为中巴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Tat Lim:《新加坡调解公约》赋能亚洲商事争端解决新格局


640_10.png


国际调解协会主席及艾奎塔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Aequitas Law LLP)Tat Lim在发言中表示:《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制定与实施,为跨境商事调解提供了直接执行力,是国际调解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他介绍了公约在亚洲地区的应用情况,强调公约为国际商事调解提供了统一有效的法律框架,有助于企业在跨境商业活动中高效解决争议,降低诉讼与仲裁成本。


Tat Lim进一步指出,中国自2019年作为公约首批签约国参与公约签署,不仅推动了国际商事调解规则的制定,也为中国企业的跨境投资和贸易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实践层面,中国商事调解制度正不断完善,调解员队伍建设和地方性商事调解立法逐步推进,为符合公约要求的调解协议直接执行提供制度基础。他认为,中国商事调解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亚洲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效率。


刘雪琪:中国企业跨境供应链转移的新趋势与合规路径


640_5.png


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副主任、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雪琪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美贸易博弈背景下,中国企业的供应链跨境转移呈现出新的趋势与挑战。


在细分行业方面,中国企业的出海主要集中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高科技制造等领域。例如,光伏产业由于国际反倾销措施和关税压力,自2013年以来加快海外产能布局;新能源汽车企业则因各国政策及补贴限制,积极在海外市场建设生产基地。此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区域多元化特征,以金砖国家及RCEP成员国为重点布局方向。


刘律师强调,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应结合国际法律与政策环境,采取合规、高效的跨境供应链战略,并在必要时依托专业法律服务,降低潜在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由交流:精准对接共谋“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


640_11.png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进行了自由交流与问答。围绕“一带一路服务”的实际操作、政策解读、法律合规、跨境税务优化及投资落地等核心问题,大家展开了深入而务实地探讨。互动环节精准对接了企业需求与专业意见,助力参会各方在合作模式、项目推进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未来“一带一路”服务的深化发展和多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640_7.png


640_12.png

相关搜索

手机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