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恒新闻

德恒成功逆转"刑民交叉"疑难案件,为客户赢得再审关键胜利

2025-08-01


德恒成都律师近日再创佳绩,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因案件涉及刑事犯罪,被一审、二审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案件被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后因涉案主体众多、犯罪嫌疑人出逃国外等原因导致公安机关侦查进度缓慢,某公司的维权举步维艰。公司希望加快维权进程,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委托德恒成都代理该案,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在代理该买卖合同纠纷再审一案中,项目组律师突出重点,创新办案思维方式,代理观点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采纳,撤销原一、二审裁定,指令一审法院继续审理本案。这一胜诉不仅为客户赢得了数千万货款的权利救济机会,标志着客户合法权益维护迈出关键一步,更在"刑民交叉"领域树立了新的裁判标杆。


案件亮点:突破"刑民交叉"传统裁判困境


大宗货物贸易由于其复杂的交易结构和法律关系,链条中各主体被动或主动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情形不在少数。在一般主体进行民事诉讼时,刑民交叉和冲突问题让民事维权愈加复杂和困难。一方面需要考虑刑事案件对责任认定和损失承担方面的影响,而其影响方式包括程序上是否应“先刑后民”,实体上刑事案件查明的事实和刑事证据对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以及刑事追赃退赔对民事损失赔偿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刑事案件对民事维权的程序影响,外化体现为时间成本问题。本案历经一审、二审均被驳回起诉,原一、二审法院均认为案件涉及刑事犯罪嫌疑应移送公安机关。德恒律师接受委托后,精准把握案件核心:


1、法律关系分离:创造性提出"刑事犯罪嫌疑与民事合同关系非同一法律关系"的核心观点;


2、证据体系重构:通过签订合同前的磋商时办公场所洽谈照片、合同签订时双方代表人员的指定,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部分付款凭证等证据材料构建"表见代理"证据链;


3、程序规则突破:准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打破"先刑后民"惯性思维;


4、程序与实体分离原则:公司印章是否被伪造可以属刑事范畴,但不应直接否定双方已形成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民事案件应独立审理;


5、法律适用纠偏:原审裁定以涉嫌刑事案件为由驳回起诉,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纠纷优先处理”的立法精神,损害当事人诉权。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完全采纳律师意见,认定:"刑事犯罪线索与本案诉讼指向的责任主体、法律关系并不相同",最终撤销原裁定,指令继续审理。


专业价值:从败诉到逆转的诉讼艺术


1、精准定位争点:识别原审"同一法律关系"认定错误这一关键突破口;


2、高阶程序应对:在再审阶段成功转换审理思路,将焦点从"印章真伪"转向"合同相对性";


3、客户利益最大化:彻底打破原审不利局面,为客户保住数千万元债权主张机会,避免因刑事案件久拖不决导致的资金链危机,为后续争取全额货款清偿奠定基础。


案件价值与意义


本案裁定明确了以下重要裁判规则:


1、刑事案件的立案并不必然影响独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审理;


2、合同相对方不得以"印章被伪造"简单否定合同效力;


3、"刑民交叉"案件中应严格区分不同法律关系的处理顺序。


本案由德恒成都办公室马朝兴律师、杨小洁律师任项目负责人,文语律师、陈子妍律师为项目成员。


项目主要负责人介绍:

image.png

相关律师

  • 马朝兴

    合伙人

    电话:+86 28 8333 8385

    邮箱:macx@dehenglaw.com

相关搜索

手机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