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恒新闻

德恒律师在2025北京国际商事法律活动日分享中国企业出海欧盟的风险应对经验

2025-05-14


2025年5月9日,以“贸促商法北京行 引领护航谋共赢”为主题的2025北京国际商事法律活动日主题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与北京科博会同期举办。活动由北京市贸促会、北京国际商会主办,北京市司法局、商务局、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支持举办,旨在加强国际商事法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法律支持。活动涵盖全体会议、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对话会、企业出海法律风险防范实务分享会等活动,有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领导、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专家学者、中外法律服务机构及企业代表400余人参加。


微信图片_20250515094044.png

微信图片_20250515094408.png



在本次活动中,德恒北京办公室合伙人陈效律师以“从近期欧盟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尺度考察中国出海企业主要投资和知识产权风险及应对”为主题,从欧盟法律的前沿动态展开,结合案例深度剖析欧盟的执法特点,使参会嘉宾对欧盟投资与知识产权的复杂环境有了更加全面地理解与洞察。


微信图片_20250515094413.jpg


陈效律师首先剖析了欧盟外商投资审查机制的收紧态势,重点解读了“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条例”(FDI)与“外国补贴条例”(FSR)的修订动态与适用情况。在外商投资审查方面,欧盟不仅要求各成员国设立外商投资审查制度,显著扩大审查范围,还提升了欧盟委员会及各欧盟成员国对其他欧盟成员国外商投资的审查参与力度,并强化了欧盟的协调职能并赋予欧盟委员会主动审查权。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将需应对欧盟更全面、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在太阳能光伏、储能、电池、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


此外,《外国补贴条例》作为欧盟规制外国政府补贴本土经济活动的立法工具,其对补贴定义的泛化、审查程序的不透明等因素使得欧盟在补贴规制领域拥有了更广泛的自由裁量空间。此权利的扩张给中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和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和运营风险。


1.jpg


而后,陈效律师结合具体案例深度剖析了欧盟的执法特点与司法裁判尺度。欧盟已经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发起多次“突击检查”,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被迫退出公共采购程序。这些案例表明,欧盟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法行为,针对中国企业进行的深度调查和强力执法可能会导致中国产品在出口欧盟时面临更不利的待遇。欧盟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支持以及对于案件管辖权的扩张行为也需要中国企业高度重视。


面对欧盟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带来的挑战,陈效律师从三个层面,及企业出海的布局预防、发生问题时的应对策略及产业联盟谈判的战略角度,为中国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的建议。

相关律师

  • 陈效

    合伙人

    电话:+86 10 5268 2596

    邮箱:chenxiao@dehenglaw.com

相关搜索

手机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