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恒探索

流量造假风险要点解析(上):从流量造假案例看合规风险

2020-09-07


微信图片_20200908102010_副本.jpg


引言


近日,微博头部MCN机构蜂群传媒流量造假事件(数百万视频观看量的背后真实交易订单居然为0)[1],戳破了流量红利的泡沫。在此事件中,该主播发布的带货视频最终播放量353万,产生了上千条转发评论,且评论中很多人表示要买或已经下单。但广告主查询后台销量,却发现实际购买量为0,如此风光背后,只剩一地鸡毛,最终落得关停涉事博主微博账号、暂停涉事MCN机构所有账号的商业接单的下场。针对此类流量造假现象,市场监管总局于7月29日向社会就《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要求厘清网络平台经营者、商品经营者、网络主播等主体的相关法律责任,严格规范网络直播销售行为,依法查处网络直播销售违法行为。


“刷流量”的核心是逐利,方法是欺骗,本质是脱离网站/商品/服务的实质价值提升的单纯流量增加,该产业形态违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直播电商合理的发展逻辑不应建立在“刷流量”的虚假繁荣之上,而是要靠商品和服务质量本身,靠社会监督和严格规范,只有如此,才能带动行业整体的良性循环。有鉴于此,我们将通过《流量造假风险要点解析》系列文章,聚焦直播带货领域中的刷流量乱象,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法律法规梳理,准确有效地发掘风险点,为直播电商行业相关主体提供合规建议,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系列文章目录一览表

微信图片_20200908102015_1.png


一、刷流量的操作手法


进入网络时代,以流量多少具体衡量产品口碑已成为潜在规则。正因为流量本身巨大的经济价值和财产价值,也因此催生了招募刷手、使用刷单软件、虚假物流等环环相扣的“刷流量”的灰色产业链。“刷流量”并非专业法律用语,主要是指网络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人为地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或技术手段,非法提高其在互联网上的浏览量等数据,造成产品或服务非常受欢迎等假象,主要存在于网站访问量、视频播放量、广告展示量和点击率、搜索引擎关键词排名、电商店铺人气和商品浏览量、粉丝数据、销售量订单等数据领域。


刷流量的操作手法众多,本文根据刷流量操作手法主动与否,将刷流量方式区分为“主动的刷流量方式”及“诱导性的刷流量方式”两种类型,具体方式如下表所示:


微信图片_20200908102020_1.png


二、流量造假案例要点梳理


针对流量造假行为,目前可通过行政、民事及刑事进行规制。对此,我们通过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网站,检索与流量造假相关的行政处罚、民事及刑事案件,梳理、总结行政处罚及司法裁判要点如下:


(一)行政案例


以“刷单炒信”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行政处罚案例,我们发现,对于通过网络刷单平台发布刷单任务并支付佣金的商家或机构或是建立网络刷单平台的平台服务者,主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往往会认定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微信图片_20200908102025_1.jpg


(二)民事案例


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与流量造假相关的民事案例,我们发现,对于提供流量造假服务的合同,存在被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导致绝对无效的法律风险;除此之外,流量造假行为亦会被法院认定为系为自己谋取商业机会从而获取自身竞争优势或破坏他人竞争优势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面临高额民事赔偿责任。


微信图片_20200908102039_1.jpg


(三)刑事案例


流量造假行为除可能涉及行政及民事责任外,对于构成刑事犯罪的流量造假行为,存在被认定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破坏生产经营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虚假广告罪的刑事犯罪法律风险。


微信图片_20200908102044_1.jpg


限于篇幅,我们将在总结流量造假案例裁判要点的基础上,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于《流量造假风险要点解析(中):一表读懂流量造假法律规范要点》中就流量造假行为相关法律风险进行梳理,准确、有效地发掘风险点,供直播电商相关主体参考。


文中备注: 

[1] 《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

https://mp.weixin.qq.com/s/bI0Th1I8T-Ky1BYpxR3JqQ,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9月1日。

[2] 刘婧宇:《网红批量孵化,吹牛成本就是一份PPT?揭秘MCN:网红的背后推手》,

https://mp.weixin.qq.com/s/mW1_bURUQdMIew7XIbEW5A,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9月1日。

[3] 该案现已和解,原判决书详见:

https://www.iphouse.cn/cases/detail/wpz43950e2dgj2k52yqj18myo7qrnxkv.html?keyword=%282019%29%E7%B2%A403%E6%B0%91%E5%88%9D1914%E5%8F%B7%E4%B9%8B%E4%BA%8C,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9月1日。


本文作者:

微信图片_20190614094219.jpg                                        

 


高亚平

                                             

业务合伙人 / 律 师

 


                       

高亚平,德恒上海税法业务中心负责人之一,德恒上海办公室业务合伙人、律师;专注于税务筹划、境内外上市与并购重组,擅长于电商平台、灵活用工平台等新经济平台合规运营税务筹划、投融资相关法律服务,是国内最早从事社交电商、灵活用工及平台内经营者主体及业务合规运营及税务筹划法律服务的律师。

邮箱:vera.gao@dehenglaw.com                        


微信图片_20190614094223.jpg                                                

 


周 梦


律 师

 


                               

周 梦,德恒上海办公室律师,专注于电商平台、灵活用工平台等新经济平台合规运营及税务筹划、投融资相关法律服务,曾为多家社交电商平台提供企业合规风控、股权架构设计与投融资等相关法律服务。

邮箱:zhoumeng@dehenglaw.com                                


微信图片_20191015094303.jpg                                       

 


纪 倩

                                             

律师助理

 


                       

纪 倩,德恒上海办公室律师助理,专注于电商平台合规运营、税务筹划等相关法律服务,曾参与过多个社交电商平台合规风控、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税务筹划等项目。

邮箱:jiqian@dehenglaw.com

(实习生黄超对本文亦有贡献。)            


声明:            

本文由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德恒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相关搜索

手机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