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恒探索

关于信托公司向不特定人发放贷款的相关问题研究

2020-07-30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121_副本.png


一、问题的提出


借款人邹森地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借款,因邹森地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时还本付息,外贸信托向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州仲裁委”)提起仲裁。广州仲裁委于2018年5月2日裁决借款人还款。裁决生效后,邹森地未按生效裁定履行义务,外贸信托遂向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中山中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中山中院于2018年9月30日依法立案执行,中山中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外贸信托自2018年至今在中山中院已经存在142件类似的向不同对象的发放民间借贷的合同纠纷执行案件。随后,中山中院要求外贸信托向法院提交“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相关金融许可手续。外贸信托向中山中院提供其金融许可证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批复文件。但是,中山中院认为外贸信托提交的文件中未显示“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金融许可,中山中院认为外贸信托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的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发放信托贷款未取得相关金融许可,故中山中院对外贸信托未经依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金融活动不予支持,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款之规定,裁定驳回外贸信托的执行申请。


执行裁决书一经公布,以“外贸信托涉嫌套路贷”、“外贸信托涉嫌非法放贷”、“外贸信托消金业务陷尴尬”等字眼为标题的新闻迅速在网络上传开,外贸信托随即于2020年7月22日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了关于媒体报道“外贸信托涉嫌‘非法放贷’”的正式声明,外贸信托认为其在1987年就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获得金融许可证,获准包括“贷款”等在内的经营权限。其开展的包括个人贷款业务在内的各类贷款业务,均是在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管及指导下依法合规开展,不存在未经许可、非法放贷的情况。并在声明中提及其对于中山中院驳回其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正在启动司法救济程序,外贸信托已经向法院提出异议,同时积极与法院进行沟通,进一步提供相关事实及材料。


在本案中,法院实际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信托公司向自然人发放贷款是否需要特殊金融许可资质?

第二,信托公司向多数自然人发放贷款的行为是否适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规定?


二、信托公司“贷款”资质问题


根据《贷款通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即在我国开展贷款业务需要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牌照。


根据《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金融许可证是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颁发的特许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法律文件。第三条金融许可证适用于银监会监管的、经批准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


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个人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制定的。此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的范围一致,我们理解信托公司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定。所以,信托公司依法可以经营个人贷款业务,向自然人发放贷款。


根据《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141号(以下简称“141号文”)规定三、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现金贷”业务中明确:(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应严格按照《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监管和风险管理要求,规范贷款发放活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十九条、《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及141号文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对于未经批准经营放贷业务的组织或个人,在银监会指导下,各地应当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和取缔。此处,141号文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可以向个人发放贷款。


信托公司开展贷款业务的直接依据为《信托公司管理办法》,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信托公司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时,可以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采取投资、出售、存放同业、买入返售、租赁、贷款等方式进行。此外,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项下可以开展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等业务。根据第二十条规定,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项下可以开展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等业务。投资业务限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


综上所述,信托公司在获得金融许可之后可以开展放贷业务,贷款对象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自然人。如果借款人为个人,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应严格按照《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监管和风险管理要求开展贷款业务。并且,现行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并未明确要求信托公司向自然人发放贷款需要持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特殊的金融许可资质,况且借款人本身的不特定性导致信托公司发放贷款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据此,我们理解,本案中外贸信托作为信托公司已于1987年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获得金融许可证,可以经营贷款业务。其向自然人发放贷款无须持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特殊金融许可资质。


三、信托公司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 是否涉嫌非法经营罪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源于《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条,即“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我们认为信托公司“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 并非是非法经营罪的适用主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1]规定,我们理解只有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或个人才构成非法经营罪,经过银保监会批准并获得金融许可牌照的信托公司,其发放贷款行为已经依法获得国家许可,不属于司法解释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


第二,《意见》出台的初衷是打击“套路贷”等涉黑涉恶犯罪活动,打击非法放贷诱发的涉黑涉恶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遏制“打着民间借贷名义从事非法放贷的犯罪活动”,而金融机构放贷业务属于国家批准的合法金融业务,故不适用《意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从《意见》中可以看出“违反国家规定”是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前提及必要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议,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此处“国家规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规定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


进一步具体到违法发放贷款罪中的“违反国家规定”主要是指违法下列规定:


(一)在国家法律层面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6年10月31日发布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国务院于1999年2月22日发布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上述法律分别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关于办理贷款业务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及在何种情形下被追究刑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二)主管机关部门规章层面上主要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2月12日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 年2月12日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6月28日发布的《贷款通则》及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发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我国部门规章主要是国家法律法规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细化规定。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对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业务实施监督和管理。”据此,我们理解信托公司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颁发的金融许可牌照开展贷款业务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经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外贸信托的经营范围为:“本外币业务: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作为投资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经营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受托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证券承销业务;办理居间、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代保管及保管箱业务;以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方式运用固有财产;以固有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从事同业拆借;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外贸信托发放贷款行为属于其经营范围的活动。另外,经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诸如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等多家信托公司都会在经营范围中明确“贷款”业务。我们理解,信托公司持有金融许可证照,具有放贷资质,与一般的民间高利贷有本质不同,其发放贷款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或经营范围,故信托公司不属于《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所规范的对象,其放贷行为是不适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相关规定的。


文中备注:

[1]《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本文作者: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127_副本.jpg                      

 


闫晓旭

                       

合伙人 / 律师

 


                 

闫晓旭,德恒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律师;主要执业领域为资产管理、跨境并购和公司证券。            

邮箱:yanxx@dehenglaw.com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132_副本.jpg

 


王莎莎

     

律师助理

 


王莎莎,德恒北京办公室律师助理;主要执业领域资产管理等。

邮箱:wangss@dehenglaw.com


声明:

本文由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德恒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相关搜索

手机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